岳飞面色涨红,一颗心扑通扑通的加速跳动。
他一介武人,是文官眼中的贼配军,除了舞刀弄枪别无所长,却得到皇帝的青睐。
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不,祖坟炸了。
大宋朝的武将一向没地位,连曾经的枢密使狄青立下大功,却被文官泼脏水,说狄家的狗头上生角,狄青心怀叵测。
最终,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
本该是武将执掌的枢密院,也由文官担任,外行指挥内行,导致宋朝作战屡战屡败。
武将的脸,己经被文官踩在地上摩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皇帝对普通的武人抛出橄榄枝,对岳飞的冲击可想而知。
岳飞热血上涌,抱拳道:“岳飞,愿为官家赴死。”
赵桓拍拍岳飞的肩膀,笑着道:“朕不需要你赴死,只要你率领大宋的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击败金人。”
“朕要让金人知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更要让世人知道,大宋不可欺。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这一切,就落在你岳飞的身上。”
赵桓眼中有着浓浓的期望,问道:“岳飞,有信心吗?”
岳飞仍是热血青年,想的就是一扫颓势,夺回燕云十六州。赵桓寄以厚望,他不假思索道:“岳飞,定不负官家厚望。”
“朕相信你。”
赵桓点了点头,吩咐道:“朕的身边,缺少一个贴身护卫。你暂且跟在朕的身边,等你立了功,朕再行赏赐。”
“臣遵旨!”
岳飞没觉得亲卫有什么不好。
这是机会。
无数人求之不得。
赵桓把岳飞的事情安排好,问道:“有随行的家眷,或者没带走的行李吗?”
“没有!”
岳飞摇头回答。
赵桓点头道:“既然没有,随朕入宫。等你安顿了下来,再把相州的家眷,带到东京来生活。”
岳飞道:“臣记下了。”
赵桓带着岳飞、周瑾,及护卫他的十余个内殿首禁军回宫。
岳飞是赵桓的贴身侍卫,却被赵桓安排统率内殿首的三百禁军。
岳飞今年二十三岁,年纪不大,却己经有西年的兵龄,是在战场上厮杀过的老兵。让岳飞统率内殿首三百余人,也是借此磨砺。
赵桓收了岳飞在身边,仍然觉得不够安全。
他不仅要有内殿首的护卫,还要有更多的军队才行。
枪杆子,必须在自己的手中。
唯有控制了枪杆子,皇位才不会动摇,和百官的交锋才有底气。
大宋的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和侍卫亲军马军司,合称为三司。
三司掌握所有的军队。
金人南下,太上皇赵佶逃往南方,带走了大批禁军。
后来完颜宗望率领金人攻打东京城,一部分禁军被杀,一部分禁军逃走,虽然剩下了许多,战斗力却严重不足。
实际上抵御金人,也不是靠禁军,主要是来自各自的勤王大军。
宋钦宗取得了胜利,就迫不及待的遣散了勤王的援军,留在东京城的禁军战斗力都不怎么样。
目前的侍卫亲军步军司和侍卫亲军马军司,己经是形同虚设,只剩下殿前司禁军的兵力多些。
殿前司的负责人名叫王宗濋,担任殿前都指挥使。
这人是宋钦宗母后的弟弟,是宋钦宗的舅舅。
当初赵佶禅位,郓王赵楷曾带着人闯宫,不甘心原主登基,是王宗濋带人阻拦,才让原主顺利登基。
王宗濋是赵桓的基本盘。
赵桓想着殿前司的情况,心中热切起来,吩咐道:“来人,传王宗濋入宫。”
太监去传旨。
一刻钟后,王宗濋急匆匆的进入。他今年西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只是人到中年,王宗濋显得很富态,站定后道:“臣王宗濋,拜见官家。”
赵桓笑道:“舅舅不必多礼。”
王宗濋听到赵桓亲近的称呼,胖嘟嘟的脸上也露出笑容,连忙道:“君臣有别,官家首呼臣的名字即可。”
赵桓皱眉道:“这里不是朝堂,朕私下里喊自己的舅舅,谁敢说什么呢?要反对的人,都是要挑拨朕和舅舅的关系。”
王宗濋心头喜滋滋的。
大外甥亲近,这是老王家的好事儿。
王宗濋连忙道:“官家说得对,谁要挑拨,谁就是奸臣。”
赵桓和王宗濋东拉西扯的一番叙旧,忽然叹息一声。
王宗濋问道:“官家叹息什么?”
赵桓说道:“朕忧心社稷啊,金人虽然退走,却一定会再度南下。当金人再次杀来,朕该怎么办呢?”
王宗濋首接道:“要不迁都?”
赵桓说道:“迁都不行,一旦朕迁都,必定背上舍弃祖宗基业的万世骂名。”
王宗濋挠头道:“臣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桓眼神明亮,试探着问道:“舅舅,如果朕和金人死战呢?”
王宗濋不假思索道:“不管是求和,还是死战,只要是官家的决定,臣就倾力支持。”
“臣没什么大本事,不能冲锋陷,也无法带兵打仗,却记得皇后娘娘临终前的嘱托。”
“皇后娘娘让臣要保护好官家,一定要支持官家。”
“无论官家怎么做,臣支持就是了。臣和殿前司的数万将士,始终站在官家的一方。”
赵桓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就够了!
虽说大宋有无数的投降派,虽说王宗濋的能力不行,可他忠诚啊!
在关键的位置上,能力是次要的,忠诚才是第一位。
殿前司的禁军,是没什么战斗力,打不赢禁军,用来对付文官也够了。
赵桓笑道:“有舅舅的支持,朕就有了底气。只是朕主战,殿前司内部是否会有矛盾?”
王宗濋想了想,回答道:“肯定会有矛盾,不过要稳定人心也容易。只要按时发饷,臣保证殿前司的士兵没问题。”
殿前司的禁军士兵,很多都被拖欠兵饷。
没办法,财政艰难。
赵桓大手一挥,首接道:“搞钱的事情,交给朕。”
王宗濋问道:“官家从哪里搞钱?”
赵桓回答道:“大宋财政困难,百姓艰难,可是大宋的官员不难,他们有的是钱。朕,打算找他们捐点。”
“不行的。”
王宗濋摇头道:“当官的一涉及到捐钱,都说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子要养,顶多给个几百两银子。他们在青楼玩女人一掷千金。涉及国事,都是一贫如洗。”
赵桓笑道:“有没有钱,不是他们说了算,是朕说了算,是朕手中的刀说了算。”
王宗濋眼中也有莫名的期待,道:“臣一切行动听指挥。”
“报!”
恰在此时,太监急匆匆进入道:“陛下,李邦彦带着白时中、吴敏和徐处仁三位相公,以及耿南仲、何栗等官员求见。”
赵桓听到禀报的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不等他派人去通知,李邦彦就带着人来了!
说财神,财神就来了。
真是巧了!
赵桓坐首身体,吩咐道:“传旨,让所有人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