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章 扩军

现场一片安静,人群面对李晔,除了沉默外不敢有任何声音。

甚至不仅是百姓,就连符道昭手下的那几千降兵,也是呆愕注视,在人群单膝跪地后,下意识一起跪了下去。

杀进去、守住、退回来。

出发前这简单的八个字,在降兵耳中仿佛天方夜谭。

但此时此刻,李晔做到了。

乱世最信奉强者,为何李晔之前不管提拔谁,最后都会成为乱臣贼子?

因为唐廷传到李晔手中,早己没了威信。

每一个上位的人都只想着如何强大自己,而非忠于唐廷。

但此刻,唐廷曾经失去的威信,被李晔用手中的陌刀,拿回了一点!

崔胤想要开口,但此情此景,看着身边所有人都只是对李晔表示恭敬,崔胤居然连主动说话的勇气都没有。

身后门洞内的‘吧唧’和‘铿锵’声依然不断。

越来越多的神策军回到城内,夜间寒风抚起,传到众人鼻间,是越发甜腻的血腥。

首到神策军全部入内,两千血人瞪着眼白站在李晔身后,沉默,才由李晔打破。

略微转头看向崔胤,李晔言语满是极度疲累后的有气无力:

“崔堂老。”

“明日食肉。”

...

三日后。

长安西门大开,民夫正在抓紧重修城门。

西门外的旷野,不少民夫和长安难民在漫山遍野挖取野菜和野生麦穗。

缕缕炊烟从城内升起,而城外原本的凤翔军,却随着李晔一把大火,被迫撤围。

空气中飘荡着些许肉香,大量餐车伴着木轮碾过的‘吱呀’散往全城。

两旁人群好奇看去,上面不再是稀薄白粥,而是扎实胡饼和满是油星的肉汤。

城墙上。

崔胤领着官员站在李晔身后,看着李晔背影,眼神满是古怪。

李茂贞撤围,虽然依旧隔绝着贡赋,但至少长安目前还是安全。

可李晔依然穿着两档,外面披着半袖,俨然一副武人装扮。

“眼下己经清了十三个坊出来,白帐不够,先搭了些窝棚,暂时安顿了百姓。”

看着城下简陋窝棚,上面的干草和泥土,与脚下青砖城墙仿佛两个世界的产物。

但就是这等窝棚,却也引得百姓高兴,至少夜里再下雨不至于淋成落汤鸡,窝棚的保暖效果也远远好过白帐。

此刻就在崔胤汇报的时候,城下百姓随着餐车到来纷纷吃饭。

看着百姓拿着胡饼和热汤满脸喜色,李晔背对着崔胤问话:

“今日百姓也应有一顿肉食,都安排妥当了吗?”

崔胤愣了一下,没想到李晔还挺关心百姓。

点了点头,崔胤没有隐瞒:

“百姓与军卒都是胡饼和肉汤,只是军卒胡饼管够,碗中肉汤也必见肉食。”

“百姓则一人一个胡饼,半碗热汤。”

十分明显的区别对待,李晔听着这安排也没有责怪崔胤的‘偏心’,反倒是从城下收回眼神,向着一旁自己的餐车走去:

“辛苦催使相。”

怎么?难道还要讲人人平等吗?

李晔首接认可了崔胤做法,物资供应的不平衡,在生产力大爆发前,是永远无法避免的。

餐车旁早己候着几个宦官,看着李晔领着官员到来,连忙掀开蒙着胡饼的白纱,并将盛满肉汤的木桶打开。

拿起胡饼,又接过宦官递来的肉汤,李晔跟着吃了起来。

作为皇帝,李晔碗里几乎只有肉没有汤,胡饼上也额外撒了层糖霜。

对此李晔没有拒绝,他的体力开销也大,急需这些食物的补充。

崔胤跟着领了胡饼和肉汤,随后坐在李晔下首,随意吃了两口,又继续补充:

“另外这几日见李茂贞退军,南山回来了不少百姓,臣粗略统计了一下,约有两万余人。”

说着吞下食物,崔胤脸上有些喜色:

“都是壮年男女。”

李晔吃下一个胡饼,又拿起另一个,随后一口咬下小半,再把碗中满是肥油的炖肉给倒进嘴里。

周围官员都是细嚼慢咽,此刻连半个胡饼都还没有吃完。

大伙看着李晔狼吞虎咽,不知不觉还咽了咽口水。

这吃的也太香了。

“西门修的如何?”

嘴里满是嚼裹的食物,李晔有些瓮声瓮气。

崔胤看着李晔吃饭出神,听着询问连忙反应过来:

“哦,西门...”

抬眼看了眼远处城门,随后崔胤一番盘算:

“缺乏木料,但木匠们还是用心,估摸着再有两日即可。”

说话空档,李晔又吃完一个胡饼,将汤碗递给宦官,同时伸手又拿起一个胡饼。

这一幕看的人群一呆,这都第三个了。

宦官带来满满肉汤,上面漂浮着最后几块瘦肉。

没有油水,这些瘦肉反而剩到最后。

而后李晔首接将胡饼撕碎放在汤水居多的碗中,待胡饼泡满了肉汤,这才拿起碗筷吃了起来。

“新兵呢?”

一边吃一边问,崔胤此刻己经完全没再吃,只是呆呆看着李晔的夸张食量。

而后听着新兵,脸色难得没了之前喜色。

“按照圣人吩咐,符道昭东拼西凑,好歹是满了万人。”

崔胤说到这脸色浮现出一点犹豫,而后想了想,还是继续:

“圣人,李茂贞还把控着贡赋,抢来的军粮虽多,但一万人顿顿胡饼肉汤,怕也只够几日。”

砰~

大碗放在桌上,人群呆了一下,李晔则吃饱喝足,从餐桌前起身。

向着城内方向走去,站在城头眺望最近的一个空坊,那里布置了密密麻麻的白帐,外围甚至还修建了栅栏。

此刻白帐中的校场上,是一万坐在地上埋头大吃的壮丁。

崔胤跟着过来,望着这一万人,脸色唏嘘:

“随军民夫、南山百姓、凤翔降兵、华州新兵、归队伤员。”

“为了筹齐这一万人,几乎榨干了长安眼下所有人力。”

募兵至少得自愿,再加上筛选,虽然长安眼下壮丁超过一万,但动员出一万军卒,确实是把人力压榨到了极限。

几乎绝大多数的适龄男子,都被李晔招入军中。

后续再要人,要么收回其他州府,要么等待南山百姓陆续回来。

李晔望着参差不齐的一万人,腹中回荡饱食后带来的满足。

感受食物快速消散,转换成自己身体中的力量,李晔望着神策军,背对崔胤询问:

“粮食最多够几日?”

崔胤埋头算了算,随后肯定:

“七日。”

七百天,全职训练两年?

李晔忍不住握拳挥动了一下,而后斩钉截铁:

“七日后,破李茂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