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九章:基于古代帝王故事的生活哲学审视

咱们一同走进《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看看老子在这简短篇章中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尤其咱们结合古代帝王的故事,来感受其中道理对生活的启示。

老子开篇提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里的“一”,可看作是一种自然规律、一种本质法则。在古代,贤明的帝王就深谙“得一”之道。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明白治理国家要遵循“得一”的理念,这个“一”就是以民为本的治国规律。他任用贤能,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遵循了国家发展的规律,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天下得以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就如同天空遵循自然规律而清澈,大地遵循法则而安宁一样,李世民遵循以民为本的规律,让国家走向繁荣昌盛。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和本质。就像我们学习一门新技能,不能盲目乱学,而是要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然而,老子紧接着警告道“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如果违背了规律,不遵循“一”,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以商纣王为例,他沉迷酒色,荒淫无道,完全违背了治理国家的规律。他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商朝灭亡。这就如同天空失去了清澈会破裂,大地失去了安宁会荒废一样,商纣王违背了治国的“一”,国家也就走向了灭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违背道德和法律,就像商纣王违背治国规律一样,最终也会自食恶果。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老子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古代帝王们自称“孤”“寡”“不谷”,这其实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提醒自己不能脱离百姓,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像汉文帝刘恒,他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所以他非常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他亲自耕种籍田,提倡节俭,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是因为他把百姓作为国家的根本,才使得汉朝在他的治理下逐渐走向繁荣。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知道,我们的成功离不开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人和事。比如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他的成功离不开教练的指导、队友的支持以及后勤人员的保障。没有这些基础,他也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后,老子提出“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追求像美玉那样华丽耀眼,而要像石头一样朴实无华。古代的帝王中,汉武帝前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到了后期,他开始追求奢华,大兴土木,导致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而汉光武帝刘秀则不同,他一生简朴,不好逸乐,注重实际,就像石头一样朴实。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社会经济,减轻百姓负担,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稳定和繁荣。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刘秀这种朴实的品质,不要被虚荣和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比如在选择职业时,我们不能只看工资高、名声好,而要考虑这份工作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是否能够让自己有所成长。

《道德经》的这一章,就像一盏明灯,通过古代帝王的故事,为我们照亮了生活的道路。希望大家能从老子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遵循规律,脚踏实地,做一个朴实而有内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