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十六章:重与静的智慧——沉稳守静,方得始终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里,《道德经》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跨越千年时空,依然为我们的生活、处世乃至治国理政提供着深刻的启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探寻其中“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所蕴含的奥秘。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短短八个字,却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厚重是轻浮的根本,安静是躁动的主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理念有着极为深刻的体现。就拿为人处世来说,如果一个人总是行事轻浮,说话随意,做决策草率,那么他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因为轻浮就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缺乏坚实的基础,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动摇。相反,那些沉稳厚重的人,他们做事深思熟虑,说话谨言慎行,给人一种可靠、值得信赖的感觉。这种厚重感,正是他们能够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的根基。

再看安静与躁动的关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事务裹挟,内心充满了躁动。我们急于求成,渴望快速获得成功和认可,于是不停地忙碌、奔波。然而,这种躁动往往让我们迷失方向,陷入盲目。而安静则犹如一盏明灯,能够照亮我们内心的道路。当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更好地思考,更清晰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控制自已的情绪和行为,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从而成为自已的主宰。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这里的“君子”,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典范。“辎重”原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在这里引申为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君子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会忘记自已的根本。他们深知,只有坚守自已的原则和底线,保持内心的沉稳和厚重,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迷失方向。

比如,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他们为了一时的利益,放弃了自已的道德准则,做出了违背良心的事情。这种行为就如同舍弃了自已的“辎重”,看似获得了短暂的利益,实则失去了更为宝贵的东西——内心的安宁和他人的尊重。而真正的君子,即使面临巨大的诱惑,也能坚守自已的初心,不为所动。他们以诚信、善良、正直等品质为“辎重”,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最终赢得了他人的敬仰和社会的认可。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荣观”指的是华丽的宫殿、壮观的景象等代表荣耀和享受的事物。“燕处”意为安居、闲处。这句话是说,君子即使身处繁华荣耀之中,也能保持超脱淡然的心态,不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迷惑。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陶渊明,他生活在东晋那个动荡不安、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当时的社会,人们追逐名利,争权夺利之风盛行。陶渊明也曾踏入仕途,但他很快就发现,官场的黑暗和虚伪与他内心的追求格格不入。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隐田园。尽管他失去了官场的荣华富贵,但他却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快乐。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种超然的姿态面对生活的种种。他没有被世俗的荣耀所束缚,而是坚守着自已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对自由的向往。

又如,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位极人臣,拥有极高的权力和荣耀,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淡泊的心境。他深知自已的责任和使命,不为名利所动,一心只为兴复汉室,实现自已的理想抱负。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在荣华富贵面前,始终保持着超然的态度,以沉稳和安静的心态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已的力量。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万乘之主”指的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老子在这里发出了深深的感慨,为什么那些拥有巨大权力的君主,却常常轻视天下大事,以自已的私欲和轻率的行为来治理国家呢?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君主。比如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他这种轻率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的信用和稳定,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又如隋炀帝,他好大喜功,不顾百姓的死活,连年发动战争,大兴土木,修建大运河等工程。他的行为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也因此走向了灭亡。这些君主们,因为自身的轻浮和躁动,忽视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这最后两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我们的深刻警示。一个人如果行事轻浮,就会失去立足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内心躁动不安,就会失去自我的主宰,无法掌控自已的命运。对于国家的统治者来说,如果他们轻率地对待国家大事,以自已的私欲和冲动来治理国家,那么他们就会失去民心,失去作为君主的威严和统治地位。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这一智慧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亦或是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稳重和安静。在个人层面,我们要学会沉淀自已,培养沉稳的性格和安静的心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急躁、不慌乱,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守自已的初心和原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沉稳的决策能力。不能因为一时的市场波动或短期的利益而盲目跟风、草率决策。要保持安静的心态,深入研究市场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同时,企业也要注重培养员工的稳重和安静的品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在国家治理方面,政府官员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福祉,慎重对待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为了政绩而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沉稳,以智慧和勇气应对,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亲爱的朋友们,《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所传达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智慧,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学会坚守厚重,保持安静。以沉稳的步伐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让我们将这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道德经》第26章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我们都能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