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喜报,贵嫔诞下一子,太后和陛下甚为欣喜,皇上终于有了子嗣。陛下下旨立为太子,朝臣认为自古立嫡立长,哪皇子尚幼且非皇后所生,不立法,万万不可坏了规矩。
陛下态度坚决,一定要立小皇子为太子,传书信望小南辰王回中州,支持他册封太子。
周生辰收到旨意,回绝了皇上的请求,并回书信“臣久居西州,不便回朝”
朝中无人支持,立太子之事闹的满朝文武沸沸扬扬,民间也传出了各种声音,再这样拖沓下去,怕误了朝纲。
无奈刘徽派侍者到西州请小南辰王,众人一番商议再拒绝怕是会惹怒陛下。
周生辰动身前往中州,“各位卿家,朕已将立太子之事同皇叔商议,心意已决”
“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
“各位,今日陛下想立小皇子为太子,自是有其道理,自先皇在位,皇室子嗣单薄,如今诞下皇子,立为太子也不为过,也希望各位能体谅陛下的一番心思”
有了周生辰的支持,立太子之事算是定下,至于何时举行立太子仪式,那就是礼部的事情了。
周生辰本打算了了此事直接回西州,并无意在宫中逗留。
刘徽执意不肯,派侍者请皇叔入宫,说是有要事相商。
“陛下”
“皇叔不必多礼,今日请皇叔来,是想同皇叔叙叙旧”
“朕自知,皇叔为北陈守江山数十年,立下汗马功劳,其他将领每每打胜了仗都来向朕要封赏,朕的封赏皇叔从来都是拒绝”
“为陛下守江山是臣的责任,无需赏赐”
“皇叔不要赏赐,那皇叔的将士呢,莫不会因朕的忽视失了人心”
“陛下严重了,南辰王军受陛下赏赐已够多了”
“皇叔不必同朕客气,朕自知有不足,以后王军需要什么,皇叔尽管说”
“谢陛下”
“皇叔,朕自幼登基,幸皇叔一路扶持,父皇离世时是母后护住了朕,才有了朕的今日,朕也知母后和戚氏在背后的所做为。”
“戚氏所行之事确实罔顾陛下的圣恩”
“皇叔,今日朕想同你相商,等太子册封礼结束,送母后出宫去白马寺带发修行”
“陛下英明”
“戚氏乃朕的生母,朕虽不舍,但太傅一直教导朕,江山社稷为重,朕只能做回不孝子,希望母后可以理解。”
夜里,周生辰回式乾殿休息,环顾整个大殿,这是他儿时生活过的地方,距离上次来,已过了十余年,那时陛下还未出世,皇兄还在,而今皇兄早已仙逝,陛下的子嗣也要册立为太子。
王朝更迭,是多少鲜血白骨累积起来的权力与财富,有那么一瞬间,他打了退堂鼓,不想去参加明日的册封礼,不想再走一遍太极殿的台阶。
那数百级台阶,一级级拾级而上,沾染了多少鲜血,又有多少人迷失了初心。
自古帝王将相,君君臣臣。
君视臣如手足,臣事君如腹心,君臣和睦,能有几人。
幼时皇兄如此疼爱他,一手将他带大,登基后虽未对他如何,待他离开中州时还是将军师安排在身边。
直到皇兄离世,军师才将其说出来,他如何不知皇兄的意思,只是他更看重与皇兄的情谊,帝位对他从来无意。
多少人为了站在这权力之巅,丧失了理智,失了心,得偿所愿的有几人,独善其身的又有几人。
想到此不寒而栗,转身出了大殿,望着天上的月亮,长身而立,眼神却越发坚定。
册封礼一结束,立刻辞别陛下回了西州。
他的妻儿务要再卷入这朝廷的波云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