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8章 种树

苏牧从网上找了个符合心意的外形就开始动手制作炉灶了。

可移动炉灶不用锅,用的是白钢桶,在底下搭个低矮的炉灶就行。

最底层是平板车,没有合适的材料就用钢筋焊个架子,上面铺上刮掉油漆的彩钢瓦,防止受热后会有油漆味。

在平板车上用砖和黄泥搭出灶台,没有水泥就只能用荒野版水泥将就。

白钢桶与灶台严丝合缝,没有专业炉筒就用彩钢瓦焊一个。

灶台搭建好后,苏牧又用彩钢瓦做了个罩子包裹在炉灶外面,中间隔了一段距离,防烫又美观。

至此,一个简易的炉灶差不多就做好了,为了加大火力,他还预留了个鼓风机的位置。

这里安个小型电机做的鼓风机,也不能让火太大,急于求成的食物不入味,跟高压锅的道理差不多。

其实,他也想拥有个高压锅,高压锅不入味,但熟的快呀,做完之后用汤汁熬入味就行。

移动炉灶做完,苏牧又忙不迭的用砖头搭建大锅灶台,这个可以精细一点,做无烟处理。

无烟灶不是一点烟没有,能尽量降低烟尘,让火焰更集中、稳定,柴禾利用率高。

当然,如果烧炕的话,这种灶台不是最好的,热量进入烟道少了,就不容易把炕烧热。

他盖的房子就不打算弄火炕,也不做北方特有的火墙,到时候灶台内烧的是锅炉,通过锅炉来为整个屋子供暖。

两个灶台刚刚搭完,运输队和李小飞就到了…

李小飞骑着他的二八大杠,走的比运输队还快。

“我在镇子上看到车队就跟着过来了。”李小飞跳下车,将车上挂着的一袋豆腐递给苏牧。

望着后面比上次还壮观的车队,苏牧苦涩道:“今天下午咱们有的忙了,你中午吃了没?”

李小飞笑着从兜里掏出两个用塑料袋包的…卷饼,“吃了,这是给你带的。”

苏牧喜笑颜开,只要有新食物他就开心。

“还得是你,谢啦!”

……

这回车队增加到了六辆,不是那种大型货车,那种车进不来这边。

还是上一家运输公司,很专业,竟还带了吊装设备。

等看到那一棵棵白桦树成树苗木时,苏牧不由暗暗松了口气,不是特别粗的树,地径一般在十五到十八厘米左右。

地径就是贴近树根位置树木最粗的直径,这么粗的树也不小了,高度平均在七八米那样。

一根根生长的笔直,看着就喜人,干一行爱一行,苏牧都想现在就亲手把这些树栽种下去了。

“咱们这边过去还有白桦树,现在都被砍没了,这东西的树皮用来引火最好了。”李小飞感叹。

苏牧瞪了他一眼,“这可是苗木,引什么火引火。”

接着又饶有兴致道:“这个树龄都适合扦插了,等明年就扦插一批,将山顶附近种满这种树!”

看多了他们这里的榆树、杨树,再看白桦树,真的很漂亮,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看着这些树,精神都变好了。

对比身形笔挺、精神矍铄的白桦树,枸杞树就是抽象画风了。

这东西根本不好好生长,歪歪扭扭,适合做绿植造型。

直播间中欢声一片,出现这种大场面,人气都跟着暴增了不少。

来的人问发生了什么,直播间的粉丝都会自豪的安利,种树是造福一方的好事,这点没人能反驳。

尤其是苏牧说到做到,真的把钱用到了改善家里土地环境上,而不是故意弄个噱头来吸引人,这就更令人称赞了。

苏牧也在一点点成长,最开始回来的他哪里是想着保护环境的,这跟他有关系吗?

而随着系统一个个的奖励发下,他沉浸在其中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亲手保护环境的成就、荣誉和使命感。

他现在的格局还在自已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或许,有一天他会变成别人眼中发光发热的圣母吧。

……

运输队把水管、种子、营养液等系统奖励的东西也带来了,苏牧两人看了一会就忙了起来。

“这些种子你想怎么种?”李小飞对这方面完全不懂。

苏牧回忆相关的种植知识,思考了一会才说道:“甘草、防风、黄芩,都种在这些树不远的位置,白桦树就算了,它们会长的很高,遮挡阳光。”

苏牧蹲在地上将一根木棍插进土中,然后在木棍外面画了个半圆弧。

“你看这里,这是枸杞树,在它四米外围着它种一圈药材,要拉开一些距离,好方便后续的施肥、埋有机土壤、浇水和采摘。

药材仿野生环境,我们给它们提供肥料和水就行,每棵树都这么种,可以适当加近两棵树的距离…”

苏牧在说怎么种,也是在讲下午要做什么。

这些东西他都不追求产量,也不考虑经济效益,种树的目的只有一个,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环境。

药材和果实只是附属产物。

商量好细则,他就操控拖拉机搅拌肥料和辅料,制作有机土壤,树木不像作物需要精细照顾,有机土壤差不多就行。

大量的沙土、有机肥料、有机土壤辅料、腐殖土融合,李小飞拿着一节水管不断在上面浇水。

随着搅拌,融合出的有机土壤慢慢成型,黄褐色,松软适中,里面还包裹着不少水分。

别人用这种有机复合物充当肥料,可苏牧是拿这个当土壤,埋在地里也不是那种薄薄一层,而是十几二十厘米厚的一层!

这还不是只埋一次,像是田地里,秋收埋一次,开春埋一次,如此往复,大力出奇迹,土壤能不恢复吗?

……

运输队走了,他俩就开始一车车往山上拉,先在各个树坑周围堆积有机土壤和有机肥料,在将同样的东西堆在树坑外围种草药的地方。

桦树那里不种东西,就猛堆有机土壤,苏木还把蜘蛛喷灌车的水箱拉上,每个树坑里先提前浇一部分水。

忙了近两个小时,两人才正式栽树。

种桦树时,苏木用机器吊着树,李小飞按照指挥先在树坑中埋了些有机肥料,再盖上有机土壤,然后才辅助机器把树栽到树坑中。

苏牧用机器帮着填埋几下,然后下车拿上营养液给树打点滴。

李小飞埋好有机土壤,最后才埋一层黄沙土,接着用铁锹修一圈阻挡。

而苏牧这时已经浇好水了,两人快速绑好支撑,丝滑的转战下一地点。

越做越快,直到阳光快要消失时,那些树和药材终于都种完了。

这些树对于一千多亩地来说像是沧海一粟,但它们就像是一种希望扎根在这里。

挺拔的身躯默默适应着新的环境,如同刚回到家乡的苏牧,终有一天,它们和他会傲视这座荒山,默默且坚定的阻挡着山那边的漫天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