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应该搬运粮草的民夫反而清闲下来。
没办法,这些匈奴人实在是太卖力了啊!
从来没有见过运粮还这么激动的人群,确实匈奴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与众不同。
“好,出发吧!”
李霄寒落地说道。
秦军的运粮车队缓缓向前线行进。
这次意外穿越让他有了一次难得的旅游机会,不仅能够亲身感受大秦的风俗民情,而且在这里时间的流逝也与平常无异。
因此,他打算多留一会儿。
来到北地郡的秦军大营,大营中飘扬着大秦帝国的黑水龙旗,戒备森严,匈奴探马难以靠近。
队伍的构成相当特殊:一万民夫、一百名秦军士兵、八千名匈奴骑兵押送大量粮食正逐渐接近大营。
这个奇怪的组合引起了营地的注意,并很快被上报给了将帅王贲。
即便是见惯沙场的老将如王贲也不禁愕然,对眼前的情景感到困惑。
最后,他决定派出自已最为得力的战将杨再兴带着两千七百名精锐背嵬军去了解情况,以防不测。
背嵬军在数场战斗中虽然损失了不少,已斩杀敌人逾八千,已方牺牲近三百人。
战况激烈之际,没有空闲时间去操练新兵,只能等到此战结束后才进行扩充编制。
随着沉重的马蹄声响起,披坚执锐的杨再兴率部来到运粮车队前,大喝一声命令他们停下:“来者止步!你们当中为何会有匈奴士兵?解释不清楚就准备迎接我们的冲锋吧!”
即便对方人数不少,但一万劳工基本不具备战斗力;仅凭这几千匈奴骑兵也无法对他手中的背嵬军造成威胁,更何况附近随时可以召集上万秦军精骑相助。
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好久不见,杨再兴。”
这个声音杨再兴再熟悉不过了,立刻抬头认出眼前的男子正是曾经那位双目金光闪烁、长发及肩但依旧保留仙风道骨气息的人。
是李霄寒!
"末将杨再兴,参见仙师!”
他跳下马来,恭敬问候。
经历无数战斗,他手中镔铁枪早已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播。
此外,他的爵位也从‘五大夫’跃升至第十一级的'右庶长'!
自商鞅变法后,庶长头衔已不再实权,但却享有600户土地和每年550石粟米收益,亦有资格出任将军职位。
然而对于杨再兴而言,与其带领普通士卒,他更倾向于指挥背嵬军这支犹如锋刃般的精锐部队撕裂敌人的防线。
身为主将的杨再兴(赵赵赵)已经直接行礼,他身后的背嵬军自然也紧随其后。
他们效忠于秦始皇嬴政和仙师李霄寒。
“真没想到,竟是你亲自来了,若换成其他将领,事情可就复杂了。”
一番山高水长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秦军大营。
看着眼前的秦朝将士,李霄寒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若换做别的将领来迎接,只怕还得花不少力气说服他们,甚至可能直接打起来,毕竟这里有整整八千匈奴铁骑在。
然而,杨再兴是自已人,更是极少数知道仙师李霄寒身份的大秦帝国将士之一。
“明白了,既然有你在,一切都解释得通。”
“这些匈奴兵已愿意臣服大秦,因此不必过于敌视他们。
他们将成为重要的内应。”
“末将明白。”
杨再兴点头,“还请仙师移步军营,暂作休息。”
有着仙师的担保,这可信度无疑大大增加。
在杨再兴的带领下,众人朝着大秦军营前行。
---
“自从陛下颁布‘屠胡令’以来,号召天下豪杰共同北伐匈奴,的确发现了许多人才。”
“他们实力不俗,若能为我大秦所用,日后必定是中流砥柱般的将领,对我们征服世界的计划助益良多。”
杨再兴走在前面,详细介绍着现今大秦的状况。
那些一万名民夫、八千名匈奴铁骑以及一百多名秦国士卒,在杨再兴的担保下也被顺利带入秦军大营。
左庶长这个爵位,在驻扎了四十万大军的秦营里并不是最高的,但无人不知杨再兴是陛下的亲信爱将,他的威名让匈奴闻风丧胆。
作为背嵬军统帅,他在战场上立下了无数战功。
即使有些行为显得过分,也不会有人敢惹上杨再兴。
据传副帅李信得以重新任职,还得感谢杨再兴的帮助。
“然而……”
看着面露犹豫的杨再兴,李霄寒淡淡道:
“这些人来自于昔日六国之地,怕是不一定愿意臣服大秦吧。”
在国家利益面前,这些热血青年或许会暂时抛开成见联合抗敌,但想让他们真心留下来,并非易事。
毕竟,很多人仍视秦为 ** 之邦。
“仙师料事如神,”
杨再兴说道,“愿带您去看望他们。”
“好。”
杨再兴领路前往“义军营”。
从帝国各地集结而来的英雄豪杰,大多数没有严格的军队纪律,与大秦王朝间时有小摩擦,所以自然无法同正规军混编在一起驻扎。
对于他们的个人行止,秦军将领并不干涉,只要这些人在对抗匈奴时能够并肩作战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