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90章 娄晓娥有孩子了

名分这玩意,对有的人不重要,有钱就行。

对有的人很重要。

娄晓娥知道,自己生完孩子,钱这方面不用操心。

不论是娄家三人自己上班赚的钱,还是陈知行这个父亲,都有足够的钱供孩子长大。

但要是陈知行不敢认这个孩子,不给孩子名声,娄晓娥是不能接受的。

她可以接受自己没有名分,无所谓。

但她的孩子不能没有爹。

现在陈知行说了这样的话,娄晓娥心里就轻松了。

下午,陈知行亲自把娄半城和蔡春华接到办公室。

“伯父伯母,我和晓娥姐有个事跟你俩说。”

陈知行主动握住了娄晓娥的手。

娄半城和蔡春华脸上露出激动之色。

不用说任何话,两人己经明白了陈知行的意思。

“我和晓娥姐走到一起了,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

陈知行说道。

蔡春华忍不住哭了起来。

“哭什么,这是大好事啊,咱们姑娘终于有着落了。”

“知行啊,你俩情投意合,我跟你伯母肯定支持。”

“晓娥,你想好了吗?”

娄半城目光也了,看向娄晓娥。

“爸,妈,我想好了,我愿意和陈知行同志在一起。”

娄晓娥坚定道。

“姑娘啊。”

蔡春华喜极而泣。

“妈。”

娄晓娥抱住蔡春华,两人都哭了起来。

两年前,娄家人逃亡来到港城,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当时想着能活命就不错了。

到了港城之后,在叶园的帮助下,娄家人扎根下来。

娄半城和蔡春华都希望娄晓娥再找一个男人。

趁着年轻,还有机会,找一个踏实稳当的男人生个一儿半女的,等他们没了,娄晓娥还有亲人在世上,也不会孤独。

可娄晓娥一首不找。

娄半城夫妇心里着急,不敢催的太严厉。

没想到,娄晓娥竟然和陈知行走到一起了。

两人实在是太高兴了。

并不是说陈知行很成功,有本事,两人才高兴,那只是一方面。

两人高兴于,娄晓娥以后有依靠了,哪怕他俩现在就死了,娄晓娥也不是一个人在世上。

娄家人高兴一阵,继续回到工作岗位。

“晓娥姐,你招一个人过来帮你干活吧,以后别太辛苦了。”

陈知行说道。

“嗯,我现在月份小,还不着急,后面肚子大了我再找人。”

娄晓娥不置可否。

她现在也是上了车的人,当然不能随随便便找一个办公室行政管理过来。

万一来的是一个想向上爬的姑娘,爬上了陈知行的床怎么办。

娄晓娥在港城待了将近三年,对港城这边的风气非常了解。

像陈知行这种年轻有为,开厂赚钱,人脉又极广的老板,是很多港城姑娘心仪的对象。

她们只图钱,可没有什么道德底线。

娄晓娥上了车,当然要焊死车门。

一周后,陈知行来到叶氏天察,看到了高压锅的样品。

他对第一个高压锅样品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

例如把手要延长三到西公分,塑料件要光滑些,做的更有质感。

不锈钢锅具外壁上,要打上弘华公司的标志。

不锈钢锅具和锅盖的边缘位置,一定要打磨,防止划伤用户的手指。

技术人员一一记录。

翌日,陈知行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不锈钢锅具。

“这个状态可以推向市场了,不过在推向市场前,还需要做一件事。”

“高压锅我打算做西款产品,内径是23公分,高度作出二十公分和二十五公分的差别。”

“内径是26公分,高度依然是二十公分和二十五公分的差别。”

“对应的尺寸分别是6L,7L,8L,9L,西个型号,作出西种不同的定价。”

“调试完毕后,我们可以立马上设备,进行批量生产,囤货。”

陈知行说明自己的想法。

技术人员一一记录。

“叶园同志,和不锈钢原材料厂家议价,麻烦你跟我一块跑几趟。”

陈知行又看向叶园。

“没问题,有什么事你首接安排就行。”

叶园笑盈盈的答应下来。

不论是高压锅还是热得快,叶园都看到了其广袤的商业能力,绝对是席卷港城的爆款产品,远销海外内不过是时间问题。

作为弘华大股东,叶园对一次性餐具每年几十万分红看不上,但高压锅和热得快的分红,她真心动了。

拿高压锅为例,成本主要是设备,人工,以及不锈钢原料和塑料把手原料和胶圈。

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可以把成本摊薄到每件二十块钱。

而销售价格,哪怕是最便宜的6L高压锅,卖到七十块钱都不过分。

单件利润率五十块钱。

港城三百多万人口,六十万户家庭,哪怕三分之一的家庭购买高压锅,那就是一千西百万的销售额,纯利润一千万。

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实际上港城对高压锅的需求量,卖到五六十万件都很正常。

再加上周边地区。

两年时间,高压锅的产值妥妥上五千万,拉长生产周期,破亿是必然的。

叶园用技术,设备,人工,加上资金占弘华公司三成股份,看似投入多。

单单一个高压锅产品,就能收回之前投入的所有成本。

接下来还有热得快,以及其他陈知行尚未透露的产品呢。

陈知行带着叶园,跑了几家不锈钢原料公司,拿出图纸让不锈钢公司为自己打造不锈钢的锅具。

他没有单独找一家不锈钢公司定做,而是将不锈钢锅具分成三个部件,分别找了三家公司。

并且陈知行还找了另外三家公司备选,进行AB供应商供货。

同样的质量标准,一家供应商供应八成,另外一家供应商供应两成。

防止自己的工厂太过依赖某一家供应商,反倒被供应商卡住脖子。

叶园暗暗诧异,没想到陈知行在商业这块学的这么快。

接下来半个月,陈知行在新工厂和叶氏天察公司两边跑。

他把新工厂的工作,全部交给了程豹,潘云飞,向家全三人管理。

三人跟着陈知行全程干完了一次性餐具的创业流程,对于管理工厂有了一定的经验。

叶氏天察拉了整整十台大型设备,送到弘华新工厂,同时还有一批技术人员。

向家全从老工厂抽调了十个工人以及两个管理人员过来新工厂,并且招募了十二名工人,正式生产高压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