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99章 捞玉

苏阳走到院子中伸了伸懒腰,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清爽,远处的风口子吹来一卷卷的风,吹的人身上也利落。

来到小广场上,孩子们光着脚丫在地上奔跑,围绕着苏阳带回来的那些东西。

哈桑一眼瞧见苏阳,洪亮的嗓门穿过孩子的笑闹声:“阿达西!这边来!”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苏阳笑着走过去。

哈桑蹲在那纸箱旁边,动作麻利地拆开麻绳,把里面那个深棕色木壳、带着锃亮旋钮的“孔雀牌”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捧了出来。

哈桑抬头咧嘴笑着,露出被莫合烟熏黄的牙齿:“新的收音机!”

他说着就动手,利落地接上电线,插头怼进固定在旁边木桩上的简易插座。喇叭里先是刺啦一阵响亮的电流杂音,哈桑眉头一皱,转着频率盘。

突然,一个正腔圆的女播音员声音,用标准普通话播报着遥远城市的新闻。

“嗨!出来喽!出来喽!”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是带给大家的,”苏阳指了指人群里熟悉的老少面孔,“多收几个台,放放歌,听听戏,放羊的时候也能解解闷,省得光对着云彩说话嘛。”

他瞥了眼木头墩子上的单缸柴油发电机,听说部落里的人轮班伺候它,又是擦油渍又是查机油,那呵护劲头,比照顾自家奶娃子还上心。

“这桶油,省着点用,点灯、开机器都精细点,熬过两个月的夏天牧场应该够了。用完了.....”苏阳顿了顿,“到乡里巴扎上能买到,实在不行就托人捎信。”

“阿达西,”哈桑敏锐地捕捉到话里的信息,扶着收音机站起来,脸上笑容凝住些,“你不常来了?要出远门了嘛?”

苏阳摇摇头,声音平静里带着点郑重:“嗯,过两天得回趟老家,有点家事要忙。路远事稠,具体啥时候回山不好说。不过....”他语气坚定地补充,“两个月,顶多两个月,我肯定回来!”

大家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苏阳帮哈桑把带来的物品——药包、渔网、盐巴、给孩子们的水果糖、布匹等,分到各家各户手上后,天色已近黄昏。

阵阵炖肉的浓香在空气中飘荡。

今天部落里的大锅饭,为了款待苏阳,部落下午特意宰了头半大的羯羊,用苏阳上次来时教的法子,添了水加了调料,在大铁锅里炖成了满满一锅清炖羊肉汤。

味道嘛....

苏阳就着青稞馕喝着汤,反正比干啃风干羊肉那是强了太多,只是离“鲜美”还有些距离。

即便如此,看着大伙儿围着热气腾腾的大锅,脸上洋溢的笑容,这锅汤胜过了任何美味。

吃饱喝足,胃里熨帖。

暮色四合,广场旁那根立着的木头杆子上,一盏小灯泡发出微弱昏黄的光,勉强照亮巴掌大一块地方,吸引着成群的蚊虫。

大家伙儿像往常一样,三三两两地蹲坐在石头或矮木墩上,习惯性地围拢到收音机旁。

大人们想听的是山外世界的风声——广播里那遥远而模糊的国家大事、天气预报、政策方针。

孩子们可不管这些,在光圈外跑着闹着,不时冲过来嚷嚷:“哈桑阿恰克!放歌嘛!我们要听达坂城的姑娘!”

哈桑被闹得没法,只好把那台新的的收音机让给他们:“喏!拿这个去,好好听你们的!莫要过来捣乱!”

他假装板着脸呵斥,声音里却全是宠溺。

经过这段时间对外界的了解,部落里像哈桑这般正值壮年的汉子们,对山外那个陌生的花花世界,心里的坚冰在悄然融化,虽然还谈不上渴望,但那份天生的抗拒感正在消减。

老人们还是愿意呆着这里,走也走不出去了。对他们来说,这片祖先栖息的高山草甸就是世界的全部,身体和灵魂都深深地扎根在这,再难挪动半分。广播里的世界再好,也太过虚幻飘渺了。

小孩子们对外面虽然很向往,可一旦真要翻过那达坂山口,走进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城镇,巴郎子们还是恐惧外面的世界。

而真正心思飘向山外的,正是哈桑这代人。他们年富力强,渴望了解更广阔的天地。

“苏阳阿达西,”他喉结滚动了一下,“这次下山…我能不能跟着你去?我有力气,眼睛也亮堂,想学着做点买卖。”

他急切地补充道:“给部落换些轻便的铁锅、结实的帆布、娃娃们识字的本子嘛!”

哈桑一脸真挚的看着苏阳,不像是在开玩笑,能让大伙儿过好点,苏阳打心眼里赞成。

可他心里那根弦,也随之绷紧了——山外的世界不是纯净的雪山湖水,那是片充满诱惑也暗藏漩涡的地方。他怕哈桑这样心性淳直的人,被城里油嘴滑舌的阿达西骗了,被那些唯利是图的老板当了枪使,更怕这雪山脚下一方宁静的“布卡”被铜锈给毁了去。

苏阳坐直了身体,语气温和但透着谨慎:“哈桑,你们想出去闯闯,是好事!可买卖这碗饭急不得,得慢慢做。”

他略微沉吟:“这样,你先跟我去山下,我住的那个乔木村,心思没那么绕绕。你就扮个普通的牧羊伙计,顺带赶上一群咱们的羊群,就说去农村巴扎上探探行市。一边学着和人打交道,一边也看看咱羊在村里值不值钱。”

苏阳想了这么一个法子,既是实实在在的买卖,又是给哈桑一个由牧区到农村的缓坡,让他慢慢适应。

哈桑咧嘴一笑,这样最好不过了。

有了一个缓冲的地方,适应一下也好。

“苏阳阿达西,你那里还要多少羊群,我们这里还剩下三十多只,不多了嘛。”

“....要二十只吧。”苏阳苏阳在心里快速估摸了一下自家羊圈的大小,再养二十只就饱和了,最主要的是村里不比这大山草场自在,羊嘴随便啃啃都能吃饱。

“二十只,没问题嘛!到时候咱们就一起出山!”哈桑的声音透着一股兴奋。

吃过饭,苏阳躺在椅子上抬头看着天,月朗星稀,感觉伸手就能够到星星,夜的清凉和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

他侧过头,看向也在出神的哈桑。

“哈桑,”苏阳带着一丝谨慎说道,“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你说嘛,阿达西。”哈桑也转过头,眼神认真。

“哈桑,有个事得跟你说一下,你们这里的玉石料子比羊群还要值钱,你们要是愿意的话,可以采集出来,到时候我来收,或者用东西来换,这样你们也有一个生活保障,你觉得怎么样?”

但是,有些丑话,还得摞在前头,苏阳的语气瞬间变得低沉起来,眼神也透出一股严厉:

“这个事,你别告诉外人,尤其是不认识的山下人!外面人心复杂,很多人为了钱什么都能做出来,那些石头贩子,为了几块亮石头能红着眼下黑手!要是有风声漏出去,外面人红了眼珠子摸进来,咱们这祖宗传下来的安静日子,这养人的雪山草场,可就要掀翻天,不得安宁了!”

哈桑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了,他猛地攥紧了拳头,嘴唇紧抿。

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当初老祖宗把他们定居在这里,就是远离外界的干扰。

人心不古的道理,是他们的祖训。

“苏阳阿达西,你放心吧,这个我懂,我们不用它换金子银子惹祸!我们只交给能托付性命的阿达西,换回实在顶用的家当。”

他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咱有草场,有羊群,靠大山养家,够够的了嘛!”

苏阳笑笑,拍了拍哈桑的膀子。

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依然是这片雪山赋予的、那份根深蒂固的知足常乐。

.........

晚上,苏阳回到自己的木屋。

蒲草棒也烧完了,只留下淡淡的草灰味儿和一地蚊虫的焦黑尸体。

今晚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第二天清早,天光初亮。

推开木门,来到附近的小溪旁边,捧着清水洗了把脸。

阿吉丽习惯的跑过来喊苏阳吃早饭。

“苏阳叔叔!”阿吉丽远远地喊着,声音像清晨的鸟儿,“酥油茶煮好啦!馕也烤好了!叫你去吃饭啦!”

苏阳笑着直起身,甩甩手上的水珠,朝阿吉丽挥挥手。

阿丽莎正弯腰往铁皮炉里添牛粪饼,炉上的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她见苏阳进来,用带着高原口音的汉话招呼道:

“苏阳阿达西快坐下,刚打的酥油茶,放凉了就差味儿喽!”

矮桌上已经摆好了黄澄澄、烤得外焦里软的热馕,还有一小碟野蜂蜜。

刚端起碗,哈桑就猫腰走进来。

“阿达西!今天咱们去河谷里碰碰运气?正好试试你这新家伙顺不顺手!”

“好啊,等我吃过饭。”

苏阳端着碗边子,转圈吸溜完,起身拿起抄网朝外走去。馕饼子一边走,一边吃。

哈桑背上水囊扛着抛网,一前一后出了村子。

走到一半的时候,阿吉丽跟了过来,主动抱起鱼篓子,说要帮忙捡鱼。小孩子总喜欢跟着大人去玩。

走了一阵子,来到了河谷。

一段时间没来,这河里的水明显是涨了,以前苏阳能看到水底下的石头,现在看不到了,反而有些浑浊。

天气暖了,高山上的融雪也多了,水流冲的急,自然就没那么清澈了,但是仍能隔着水纹看清鱼尾的痕迹。

哈桑不认识抛网,扯开之后左右抖落,铺在地上不知道怎么使用。

“阿达西,这网子怎么使的嘛?”

“这个嘛,我给你演示一遍。”

说着,苏阳将网绳缠在手上,一圈圈的盘好,将网身给提溜起来。

来到河边观察了一会水面,发现河中心有翻花的动静,网绳刚好可以够到。

“看好了!”

苏阳抓着渔网转了两圈,猛一松手,渔网随着惯性飞了出去。

“啪!”

渔网展开跟天女散花似的准确落入翻花的地方,哈桑激动的拍了下脑门,“乖乖,真厉害!”

苏阳看渔网下沉,立刻拽动绳子往岸上拖,已经感觉到底下有鱼在撞网了,而且还不少。

“有鱼有鱼!”阿吉丽拍着手叫起来。

两个人合力将网拉出来,鱼在网里扑棱扑棱的,阿吉丽数了数,喊道:“苏阳叔叔,一共有五条!”

一网就能逮到五条高山鳅,说明这地方的环境真好,没人逮,鱼也蠢,一抓一个准,比他们用棍子插效率高多了。

就在他们慌忙捡鱼的时候,苏阳默默开启了扫描系统,将附近的区域覆盖在内,尤其是眼前的这条河流,苏阳格外关注。

在系统展示下,河里的亮点密密麻麻,深浅不一,上次扫荡过一次,浅层水面上的已经不多了。

现在经过融水的冲刷,又浮现出了一些。

苏阳抡起抄网开始沿着河岸进行打捞,定位到准确位置后,抄网探过去,在水底搅拌几下,再反手一抄,就能捞起来。

哈桑也已经习惯了苏阳的爱好,也不妨碍他继续抄石头,而他专心学习起抛网的技巧。

在系统的示意下,苏阳走了一段距离,已经抄出来七八块的石头。这次完全不用担心带不走了,系统空间还有很大的位置。

只是没有碰到那种令人拍大腿的极品墨玉,这种东西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苏阳一股脑的收进系统空间,回到刚才撒网的地方,哈桑连扔了几次都没有散开,这会正研究呢。

“阿达西,还是我来吧,我们今天多逮一些,回头做成鱼干,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吃。”

“行,还是你来!”

苏阳接连又甩了几网,网网都有收获,大都是高山鳅,还有部分的厚唇子。

虽然不肥,但是数量多。

回去可以炖一个鲜鱼汤。

等到了晌午,天气越来越热。

哈桑直接跳进水里,扎了个猛子再出来,跟牛犊子似的甩着头发。

苏阳没带太多换洗衣服,也就没下去。

苏阳从附近找了些藤蔓将鱼给串起来,用根棍子一挑,扛在肩膀头子上:“阿达西,我们该回去了!”

“来了来了!”

哈桑和阿吉丽也拿着鱼,笑咧咧的往回走。

路过那座峭壁山时,苏阳停了停,看到上面有两个人悬挂在峭壁上。全身用布条子包裹着,提着条筐子,正在用石锤凿上面的石蜂洞。

大大小小的米达料,哗啦啦的从上面脱落下来,看着怪让人心疼的。

上次来的时候天气还冷,没有蜂蜜,这会是夏天,花开的多了,蜂蜜就多了。

部落里的人就开始凿洞取蜂蜜了。

不过对于苏阳来说,也是取米达料的时机了,等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收货了!